更多服务
宜兴“一家人”心系“一家事” —“红色引擎助力高质量发展
日期:2019-08-06 浏览
   上周,家住和桥镇的贫困户潘兰萍,再次来到位于该镇鹅洲西路边的天健医药连锁店买药。在出示了由该镇兴业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辉开具的购药优惠券后,潘兰萍享受到比该店会员更大的优惠。由于身患严重支气管炎,潘兰萍每月固定药物开销近400元。自2015年起有了购药优惠券,潘兰萍一年能省下几百元。
 
  在兴业社区,和潘兰萍一样,目前享受购药优惠的困难群众有30余人。这样的“小幸福”,得益于兴业社区党支部牵手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实现“联姻”。2015年,兴业社区成立了“微爱速递”志愿服务队,组织社区党员干部,从社区老年人、留守儿童、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,开展了一系列察民事、解民忧的贴心服务,先后涌现了“敲门大使服务队”“七色花心愿行动队”“同心圆护老服务队”“爱心医疗服务队”“吴老师工作室”等多个志愿者服务团队,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。随着服务领域的逐步扩大,李辉也渐渐发现了“微爱速递”存在的短板。原来,“微爱速递”的志愿者多以社区工作人员、老党员、退休教师等为主,平时在和谐邻里关系、维护社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可一旦遇到居民家中出现电力线路等问题、小区内出现违章搭建等,因缺乏专业性以及执法权,工作有时很难推进。
 
  “如果能邀请在辖区内的单位专业人员一起参与志愿服务,是不是会方便很多?”带着这个想法,2017年,李辉找到市供电公司和桥供电所党支部,提出共同向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这一建议,双方“一拍即合”,小区内的各类涉电服务更是开展得格外顺畅。兴业社区是和桥镇最早成立的社区,辖区内有很多老房子,尤以民主巷内的一批房屋为代表,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。这几年,在洪水、台风的轮番影响下,那些房子成为危房。今年初,和桥镇决定对民主巷内的危房进行整修,这本是件好事,但在勘察现场时,施工方却发现了一大隐患。由于早年规划原因,所有电线杆上的电线距离居民二楼窗户仅10多厘米,若进行房屋整修,势必会触碰到线路,极其危险。接到李辉的电话后,供电所安全员黄志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,发现电线与房屋的距离实在太近,影响危房改造。经过多番商议,供电所决定对民主巷进行电路改造,拆除电线杆,统一安装成贴墙线,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。李辉说:“有了供电所这个党建伙伴,我们再也没操心过居民用电问题,真正做到了打通了服务民生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
 
  经过探索实践,兴业社区的“党建伙伴群”越来越大。目前,他们已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和桥中队、和桥镇公用事业管理办等部门党组织开展合作共建,先后组织了社区内青少年、老年人走进交警部门,了解交通法规;也帮助环卫工人们完成了很多“微心愿”,社区党建“联盟”的效应逐渐显现。“用联盟的形式,可以打破社区服务‘封闭单一’的传统模式,达到资源互补、借力使力,也能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!”李辉说,实际上,想要真正实现党组织、党员由垂直管理向条块结合、共驻共建转变,确实需要理顺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关系,构筑党建工作新格局。
 
  那么,如何让共建单位成员真情实意地为社区服务?李辉有着自己的看法:主动上门抛出“橄榄枝”。在社区活动中,老年人是主力军,年轻人缺席的情况普遍存在。要让年轻人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,辖区内的企业职工是不二之选。前不久,兴业社区与和桥镇工会结成了“党建联盟”,并与辖区内的市晶科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牵上了线。为了让联盟双方的成员切实获得归属感,兴业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率先走进晶科光学,为职工提供理发、体检等服务,并组织其他“联盟”单位的人员一起开展实践活动,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。“人与人相处需要过程,‘联盟伙伴’的相处也是如此。经过我们的服务,今后,当社区需要年轻力量时,相信他们会踊跃奉献。”李辉说,下阶段,兴业社区还计划与市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和桥中队、市公安局和桥派出所等展开合作,借助各自的资源和优势,扎实开展为民惠民服务,让各党组织成为互融共通的“一家人”,实现区域化党建与社会治理“同频共振”,探索形成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。
 
  组工干部点评
 

  面对基础力量薄弱、群众诉求多元等具体情况,和桥镇兴业社区党支部坚持“打开大门、主动上门”抓党建的工作思路,通过结对共建、创设联盟等办法,有效整合各方资源、带动促进社区善治,实现社区“党建+服务”“双提升”,这是基层创新的生动实践。立足基层党建主阵地,我们迫切需要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和更加务实的举措,为基层创新提供更有保障的制度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