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服务
义庄村: 以义之名谱写壮美乐章2019系列报道
日期:2019-10-09 浏览

昔日峥嵘
 
  在1920年左右,官林镇义庄村涌现了一批热血青年,积极投身革命。其中,史砚芬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。1927年,北伐军进抵宜兴,史砚芬担任接应任务,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成为共青团宜兴县委书记,组织指挥了著名的“江南农民暴动第一枪”——宜兴农民暴动。暴动结束后,史砚芬被分配到共青团江苏省委工作,并于当年召开的中共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,被选为中共南京市委委员。1928年5月,史砚芬在参加南京台城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时被捕,并于9月27日就义于南京雨花台,年仅25岁。
 
  今朝风流
 
  “我的死是为着社会、国家和人类,是光荣的,是必要的。我死后,有我千万同志,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,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,故我虽死犹存……”在义庄村史氏祠堂三进古建筑最后面,有一株高大挺拔的雪松,雪松的一侧,一块木板上印有一封饱含深情、大义凛然的红色家书。这封家书,出自革命烈士史砚芬之手,是他英勇就义前留给弟弟妹妹们的,而这份舍生忘死、报效祖国的情怀,也激励着一代代义庄人。
 
  提起史砚芬,在义庄村几乎无人不晓。该村党总支书记唐志良满脸自豪地说:“史砚芬在担负起教养弟弟妹妹们责任的同时,还不忘投身革命事业,生动地诠释了义庄的‘义’字,为全村人树立了榜样。”“怀德归义,聚而为庄”,唐志良坦言,就是因为有史砚芬这样典型榜样的引领,义庄村的“义”,才能被铭记和传承。
 
  “义庄村有故事,有历史,这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先天优势。”唐志良称,在中国早期革命时期,义庄村就有一批热血青年投身中国革命;1937年宜兴沦陷后,义庄村一批有志青年纷纷参加民兵和新四军,在反“清乡”、反“扫荡”,支援天目山反顽抗斗争中,都有着他们的身影……深厚的红色底蕴,就是义庄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础。对此,义庄村借势发力,以红色教育为抓手,发挥典型引领作用,将义庄村的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之中。
 
  “如何把红色基因传承好,把红色传统发扬好?”在唐志良看来,纪念设施、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建设,是红色宣传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阵地。数十年前,义庄村就在史氏祠堂的雪松下,为史砚芬修了衣冠冢。近年来,义庄村更是将这处地方打造成了红色教育基地,前来瞻仰、怀念这位英雄的人络绎不绝。此外,义庄村还建设了义庄文化广场,将义庄村名人的事迹等展列其中,成为该村又一重要的红色阵地。红色基因,应让年青一代传承好。对此,义庄村与官林二中等本地学校合作,激励他们以烈士、前辈为榜样,好好学习,报效国家。“下阶段,我们还计划启动新的史氏祠堂、村史馆、绍熙书院等建设,进一步挖掘义庄红色文化,发挥名人效应,也将通过各种活动,让后人能传承好义庄的村风。”唐志良说。
 
  如今的义庄村,继承了革命先烈的情怀与担当,以“义”之名谱写着美丽乡村的新乐章。作为工业强村、经济强村的义庄村,村委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“义”字担当,不仅为村里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,还建设乡村大舞台、居家养老中心等,满足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。同时,村干部做表率,参与村庄环境整治、志愿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。这份红色血脉还流入了义庄村5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。这些企业在做强经营业务的同时,还不忘回馈社会、帮扶贫困人员。市王者塑封有限公司已坚持十多年推出微爱公益坊“暑期莫宅家 职场微体验”公益活动,为大学生及准大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岗位。仅今年暑期,就有60多位大学生来到该公司参与社会实践,为他们历练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舞台。此外,远大电缆、珠影电缆等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不仅主动与困难人群结对,还积极为各类抢险救灾出资出力,真正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 
  受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,新时代下的义庄村也涌现出了大批仁人义士,有为众多寻亲者搭建寻亲平台、使不少家庭骨肉团圆的“寻亲大姐”吕顺芳,有为供弟妹上学主动辍学打工、数十年如一日在病榻前照料父母的李顺华,以及因英勇救火登上中央、省市各大媒体的周轩等。这些分散在各行各业,散发着点点星辉的义庄人,他们身上勤勉努力、孝老爱亲、舍己为人的精神,都是义庄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缩影。
 
  记者手记
 
  红色基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新形势下,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?或许义庄村走出的传承之路,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。
 
  义庄村给我们的启示是,在传承红色基因时,光靠挖掘红色资源、完善历史资料是不够的,更需要搭建红色教育平台,在红色实践中培育典型,并与时俱进地不断推出有影响力、生命力的时代标杆。只有这样,才能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强大的保障,才能真正让红色基因焕发出历久弥坚的强大力量。